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申报网  
热点信息
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 页>>服务乡村振兴的农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简介>>正文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30日  

以培养应用型农艺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转变简单套用“学硕”的培养模式,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深入乡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地方农业大学农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包括2条途径:

(1)依托 “校、地、企”紧密结合的“内蒙古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建立了源自地方与企业需求的“项目库”,形成了“项目库引导”的培养途径。

成立了校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企业、地方政府联合组建了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的多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建立了源于产业技术需求的“项目库”;设置了乡村振兴研究生招生专项,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培养方案;形成了针对性地选修理论课程,从项目库选择论文题目,到“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培养途径。

(2)建立了与当地农业产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小院”,并基于“科技小院”,形成了“科学命题源于生产实践、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检验”的培养途径。

在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作物产区的乡村建立了多个研究生常驻的科技小院;制定了“科技小院”研究生招生奖励计划和配套的培养方案;形成了研究生通过调查发现生产问题,与导师讨论形成科学命题,在“科技小院”开展研究,并将取得的技术进展就地检验和应用的培养途径。

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如下:

(1)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在尝试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了科学素养和科研技能,而且使导师团队乃至大学的科研工作与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社会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找到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拓展了地方农业大学实验室的外延。

(2)研究生“零距离”融入农业、农村、农民,激发了学生“三农”情怀与工作热情,培养了不畏困难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了沟通组织、团结协作的工作能力,开创了涉农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新途径。

版权所有: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