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平台和制度建立。建立了科技小院、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点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设置了“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招生指标,创建了需求导向的项目库和源自生产调研的选题机制,形成了“人职匹配”农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2)开创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新途径。乡村振兴试验站、科技小院与农业、农村、农民的“零距离”,使研究生培养从实验室转移到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为培养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情怀创造了条件,破解了研究生培养不接地气的难题,人才培养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
(3)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研究生通过建于生产一线的 “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科技小院”等平台将论文选题、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农技员、培训教师、挂职干部等多样化身份及成果,探索了破解唯论文考核难题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