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实提高了农科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以实践需求为核心的培养方式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仅“科布尔科技小院”就培养毕业研究生40余名,其中10名同学获得优秀毕业生或三好学生荣誉称号,1人获得了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5%以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并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研究生刘杰创办了华颂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全国第一个马铃薯产业大数据平台“薯联网”,打造了“土豆博士”商品薯第一品牌,成为海底捞、中百超市等多渠道指定供应商。研究生徐忠山开展燕麦育种、栽培及深加工技术推广,以订单农业方式解决农户卖粮难问题,带动4000余户贫困户脱贫,主持的《燕麦博士—打造祖国北疆特色作物产业链升级及乡村振兴新模式》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实现了内蒙古“互联网+”大赛国家金奖零的突破,成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典型代表。
(2)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科技小院”的研究生针对自治区各区域生产关键问题,研究、集成了18项新技术和新模式,建立了30多个示范方,技术累计推广50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先后13名研究生挂职农业企业或肥料企业任命种植技术顾问、产品研发顾问、企业技术骨干,12人作为科技特派员多次深入基层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在完成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技传播,培养农村科技队伍,先后开展了上百场农民培训,培训农民30000多人次,组织了19次田间观摩,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科技精英。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农民张峰,通过接受“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技术指导和培训,成长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还成为的县级人大代表,是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典型案例。
2016-2021年,学校共派出217名研究生参与“百名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果树、蔬菜、病虫害和智慧农业四大块开展科技服务,实现了新技术的有效快速传播,更大范围的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3)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书记李纪恒、主席布小林考察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对研究生培养模式予以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2014年,研究生乌兰同学获得了中国农业科技小院网络“惠泽三农”突出贡献奖,张福锁院士亲自颁奖鼓励;2018年,项目负责人获得了由全国科技小院农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颁发的“科技小院建设突出贡献奖”。科技小院模式和研究生受到领导和农户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