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草原畜牧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近5年,学校培养三类人才3.5万名,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中近60%服务于自治区地方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主战场。拔尖创新班、复合应用班考研升学率分别稳定在70%和50%以上,应用技能班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驱动下,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各级各类学生竞赛的参与度显著增加,2021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内蒙古在该项赛事上金奖零的突破。
(二)调整专业布局,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齐发力,提高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
围绕自治区“双一流”学科带动专业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自治区级14个;通过工程认证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计划项目2个(含8个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19个;国家林草局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教坛新秀18人。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自治区级41门,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8门。获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8项、省部级立项规划教材68部、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教材建设研究项目4项、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建成实践教学基地293个(含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建成线上教学平台5个,智慧实验室136间,开放课堂356间。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云畜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服务于28家行业企业,并得到了胡春华副总理的高度认可。
(三)注重实践,发挥示范 、作用,提升成果应用的显示度
以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推进校企合作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得到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大等5所农林高校的参考借鉴,并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6家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情况反馈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培养出的服务地方畜牧业发展的不同类型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协助精神,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麦可斯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