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申报网  
热点信息
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 页>>聚焦草原畜牧业 中西部农林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简介>>正文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30日  

(一)立足中西部农林高校特色,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

依托“卓越农林计划”谋篇布局,以地方对农林人才的特殊需求为导向,基于学校生源质量差异大的实际,并结合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区域特点,实施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2016版和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坚持OBE理念,推进专业认证,开设“卓越班”“英才基地班”和“企业班”,形成人才培养新模式。响应国家“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的要求,围绕草原畜牧业核心建设农林类专业,将学科优势与专业建设交叉融合,带动服务农林类的相关“专业群”建设。借力“双一流”助推“四新”建设,构建科学研究引领支撑教学机制,形成优势特色学科支撑一流本科建设的相关制度,促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三并举,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扎根边疆的专门人才。

图1 “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模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多措并举强专业,建课强师促发展,“留住”服务中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依托“双万”计划,打造“金专”“金课”,坚持分类推进、依序建设原则,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劳动、美育等固化在课程大纲中,融入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依托实施“助教制”“青年教师导师制”“攻读学位制”“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英才基地班师资预培项目”等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打造“金师”;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成就卓越教师,构建“外引和内培”双向发力的师资培养机制,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一课堂、活跃二课堂、延伸三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课堂为根本;将耕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参与等方式活跃校园文化课堂和社会课堂;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灵活性的优势,利用好网络课堂。推出“一院一品”工程,发挥基层教学单位创新性,充分挖掘各类可利用资源,构建融合型学习平台。

图2 金专建设“留得住”人才培养实践

(三)拓展校企、校地合作途径,构筑产教融合新模式

利用好“校内”“校外”和“网络”三类阵地,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对接行业和产业需求,与知名农牧业企业共建“企业班”“产业学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并丰富了接地气的路径,推广使用云畜牧创新平台,通过虚实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共享资源,将企业生产实景、数据参数等同步传回课堂,实现产教融合,以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改造传统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图3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途径及方法

版权所有: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