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建设背景:为深入改革和创新农科专业双创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努力培养“一懂两爱”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新时代“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秉承农科专业传统“教学、科研、生产三大功能与新时期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先进理念,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需求,开展新农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建设内容:以双创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等引领,创新“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动笔写”“动嘴说”素质、知识、能力协同提升的“5动能力”实践教学理念,打造稳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创建四年不断线“5田4课”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创制“5关20节”本科毕业论文与挑战杯指导方式和“5步递进”双创实践方法,构建了“5动能力+5田4课+5关20节+5步递进”的“5555”实践教学模式。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实践教学与耕读教育体系两张皮,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错位,不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涵”,生产实践课存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等问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产教融合基地不稳定,缺乏长效合作机制。
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与双创素质提升关联度不高,指导教师侧重于学生做与写,对为何做、怎么做等全过程指导环节缺失,对学生科学严谨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不足,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达不到新时代教育部高质量要求。
③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融合不够,缺少相互融合的实践类课程,不适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创新创业部门及课程与院系实践教学活动结合不紧密,缺少交流与沟通,不能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不适应国家一流本科发展建设要求。
建设成效
①《新农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农学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
②指导本科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6篇,优秀毕业生14人;考研录取率达45%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
③获“互联网+”大赛国家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5项,自治区金奖等10余项;获挑战杯国家铜奖3项、自治区金奖3项。毕业生累计创办企业100余家,在校学生以抖音、云闪付等形式宣传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内蒙古味道”品牌,开展助农帮农,推介农畜产品200余种。

农科专业创新创业“5555”实践教学模式框架图